ACM宣布封杀这个学者15年!之前被博士生以死控告学术不端

2021-02-24 20:16 1027 阅读 ID:242
量子位
量子位

20个月前,一位博士生因导师逼迫学术造假,即便论文中了顶会,最终还是选择自杀。

现如今,ACM和IEEE联合调查委员会结束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给出了史上最严厉处分

15年内,禁止涉事情节最严重人员在ACM相关期刊发表一切学术成果。
不得担任何评审、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



在此结果发布之后,ACM主席也已写信,将调查结果和决定告知了这位博士生的家属。

目前,涉事高校(佛罗里达大学)尚未对此进行回应,这位导师依旧在岗。

长达20个月的调查

在ACM发布的这份声明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结论:

  •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调查中牵涉到的几个人故意违反ISCA-2019的同行评审程序,反复分享与投稿相关的评审人姓名和评审人分数。委员会还确定,这些人串通一气,要求其他人起草信息,张贴在会议的审查系统中,以支持提交的材料。
  •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尽管这位博士生已经意识到论文存在严重问题,也多次在工作报告中表示了担忧之意,但这位导师还是强迫他继续发表论文。



上述调查结果,与这位博士生当年在遗书中所陈述的内容基本吻合。

基于此,ACM决定给予这位情节最严重者最严格的处分:

15年内不得在ACM旗下任何期刊发表文章;不得担任何评审、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

但其中一些人对此结果持有异议,并向ACM主席提出了上诉。

ACM主席Gabriele Kotsis在经过考虑后,最终决定,保持ACM委员会的裁决。

因此,此文件中所列举的所有结论,都已经是最终的决定

不过根据文件描述,这样的结果却花费了长达20个月的时间,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最初投诉

时间线就要拉回到2019年6月。

当时,这位博士生自杀事件已然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因此有人联系ACM和IEEE,要求对此事进行调查。

指控包括潜在的学术不端、学术欺凌、违反审稿人保密规定,以及对评审过程施加不当影响等。

但根据这份声明的内容,“当时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无法证实匿名投诉。



于是,调查委员会在2019年12月终止了对此事的调查。

第二次调查

到了2020年1月,ACM就此事件发现了更多的证据,包括:

  • 一名在初步调查中未被约谈的证人。
  • 一位匿名博主在一个公开网站上,发布了关于ISCA’19审查过程中可能违规的证据。

这就为此事件的调查,提供了第一个可核实的证据,包括会议机密信息,如文章提交细节、审稿人评论和作者姓名等,证明了会议的双盲同行评审程序遭到了破坏。

基于此,在2020年2月14日,ACM和IEEE公开宣布成立JIC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为了保持公正性,JIC的成员都经过层层筛选,刨除了相关利益冲突者,也从外部聘请了法律顾问等。

并于2020年3月1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此后至10月初,JIC定期向“共同体”提供最新的消息进展。

根据声明中的陈述,JIC在此期间进行了超过800小时的证据收集、访谈和取证分析。

最终决定

2020年9月,JIC提交了有证据支持的最终调查结果。

此后,在2020年10月,还举行了多次会议,介绍、研究和讨论了报告中提出的证据和结论。

同年10月29日,委员会召开了一次执行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对已有的证据进行了审查,并一致提出了上述的建议结果。

……

在为这位已故博士生发声的网站中,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诚实、冷漠、有毒的文化》的文章。



文中抨击ACM声明中的一个决定为“最悲哀的结论”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HPCA ‘ 19违反了审查员的保密规定,ASPLOS ‘ 17在这次调查中是偶然发现的这一情况。



文章认为,ACM并不是第一次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承诺。

而且这种有组织的学术欺诈,至少从2017年便已经开始存在了。

换言之,这位博士生在自杀之前,至少饱受了2年的学术欺凌、虐待等。

然而,从文章中不难看出,比起对ACM这条结论来说,更大的失望在于涉事的佛罗里达大学

学校无回应,导师仍在岗

ACM这份声明,发布已经半个月有余。

这位博士生的家属,除了ACM主席的信件外,至今没有收到来自校方的任何消息

而从事发以来,佛罗里达大学以及相关院系的做法,却令这位作者感到震惊。

悲剧发生之后,这位发邮件至发布消息人士要求“立即撤销、停止散布,和澄清网络不实消息。否则,有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起诉和司法责任。”


△ 图源:Huixiang Voice

而学校也发布声明,宣布将对此事展开调查,但至今仍未公开调查结果。



去年11月,这位导师还在代表学校受学术邀请,进行学术演讲。

今年1月,涉事论文被撤销。



但在ACM发布此次声明之后,撤稿论文依旧显示在这位导师的个人主页。



以及,最重要的是,根据佛罗里达大学官网显示,导师依旧在岗。

对此事件的其他声音

调查结果发出之后,不少学者、教授在认可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

质疑最多的一点是,为何调查结果没有公布加害者的名字。



还有这位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Nicolas Christin,认为这一处罚远远不够。



这是正确的一步,但为什么官方报告中没有点名“罪人”?学术界是关乎声誉的。
被禁止15年发表文章是不够的,胁迫学生的人应该永远都不再接近学生。

去年就曾为陈发声的佛罗里达教授Emilio M. Bruna,也在最近发推表达自己的想法。

Universities are not business. Students are not customers.



事件回顾

最后,再来简单回顾这一起学术造假而引发的悲剧事件。

2019年6月13日,佛罗里达大学在读博士生Huixiang Chen自杀身亡。

此前,他的一作论文刚被入选ISCA 2019(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



但就在6月22日大会召开前9天,陈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一位自称陈的密友的Quora用户Mike Chad Dicic说,他本来今年7月就可以毕业,但论文过程中的导师态度,以及论文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让陈心神难安。



6月29日,Medium用户Huixaing Voice发布博文,公布了陈生前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遗书。

文中显示,陈的这位导师纵容、甚至威胁他论文造假,并拒绝撤稿。陈认为这样的文章会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而从遗书来看,学术论文不严谨,但又覆水难收,将面临名声败坏,职业生涯无望的境地,进退两难之下,最终被逼上绝路。

参考链接:

[1]https://huixiangvoice.medium.com/a-dishonest-indifferent-and-toxic-culture-113339aa67e9
[2]https://www.siga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JIC-Public-Announcement-Feb-8-2021.pdf
[3]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0084727/http://www.taoli.ece.ufl.edu/
[4]http://statements.ufl.edu/statements/2019/july/university-statement-regarding-student-death.html?from=singlemessage

—完—

@量子位 ·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深有感触的朋友,欢迎赞同、关注、分享三连վ'ᴗ' ի ❤

免责声明:作者保留权利,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想了解更多和作者有关的信息可以查看页面右侧作者信息卡片。
反馈
to-top--btn